一、院系与学科介绍
大连理工大学 1949年 4月建校,是中央直管、教育部直属的副部级全国重点大学,中国著名的 “四大工学院 ”之一,国家 “211工程 ”、 “985工程 ”、 “双一流 ”重点建设高校。
能源与动力学院成立于 2006年。学院学科体系健全、特色鲜明,是国家 “211工程 ”重点建设学科和 “985工程 ”重点建设的科技创新平台。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,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获得 B+,排名全国第九;拥有 1个国家重点学科(动力机械及工程), 1个辽宁省一级重点学科(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);其下辖工程热物理、热能工程、动力机械及工程、流体机械及工程、制冷及低温工程、能源与环境工程 6个二级学科。已形成了 “海洋能源利用科学与技术 ”、 “高端内燃机械理论与技术 ”和 “先进能源装备理论与技术 ”3个优势领域。在 “天然气水合物资源开发科学与技术 ”、 “先进海水淡化科学与技术 ”、 “先进内燃机燃烧理论与技术 ”、 “燃气轮机协同设计 ”以及 “极端条件能量传输机理及应用 ”5个方向上形成了鲜明的研究特色。
学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,学在大工,久负盛名。学院 “能源与动力工程 ”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教育专业、国家特色本科专业并入选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;荣获第三届中国 “互联网 +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 ”金奖,连续 7年获评辽宁省优秀博士论文。与中科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共建高水平 “吴仲华未来能源技术学院 ”设立于本院,致力于培养创新型复合人才。近 5年,学院为政府部门及企事业单位输送 2000余名优秀毕业生,毕业生就业率 100%,连续多年位列全校第一名。
学院科研实力一流,拥有国际级科研条件。学院建有 5个国家级研究平台(辽宁重大装备制造国家 2011协同创新中心、热能综合利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、天然气水合物安全高效开采研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、环境友好能源开发与调控 111引智基地、工业节能与绿色发展评价中心), 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(海洋能源利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、内燃机辽宁省重点实验室、海水淡化辽宁省重点实验室、复杂能源转换和高效利用辽宁省重点实验室);建筑面积 32000m 2,仪器设备价值过 1.5亿元;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类项目 70余项;近 5年项目经费累计近 3亿元;发表国内外高水平论文 2094篇,其中被 SCI检索论文 930余篇, ESI高被引论文 12篇; 2人次入选 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榜单。先后获国家奖 3项,海洋工程特等奖 1项,日内瓦国际发明金奖 1项,第二十届中国专利奖银奖 1项,省部级奖励 12项,已授权国家发明专利 160余项。由国家科技部批准、教育部主管、大连理工大学主办的《热科学与技术》编辑部设立于本院。
二、夏令营专业
我学部将在下列专业举行学术夏令营活动。
| 
					 类型  | 
				
					 专业代码  | 
				
					 专业名称  | 
				
					 研究方向及代码  | 
| 
					 学术型  | 
				
					 080701  | 
				
					 工程热物理  | 
				
					 00不分区研究方向  | 
| 
					 学术型  | 
				
					 080702  | 
				
					 热能工程  | 
				
					 00不分区研究方向  | 
| 
					 学术型  | 
				
					 080703  | 
				
					 动力机械及工程  | 
				
					 01内燃机燃料设计、喷雾、燃烧与排气净化、内燃机 CAD/CAE 02内燃机振动与噪声及故障诊断 03内燃机测试与电控 04设备与结构安全性评价及寿命预测 05混合动力  | 
| 
					 06航空发动机、燃气与蒸汽轮机优化设计及实验 07叶轮机械强度与振动、燃机燃烧室及新型循环  | |||
| 
					 学术型  | 
				
					 080704  | 
				
					 流体机械及工程  | 
				
					 00不分区研究方向  | 
| 
					 学术型  | 
				
					 080705  | 
				
					 制冷及低温工程  | 
				
					 00不分区研究方向  | 
| 
					 学术型  | 
				
					 0807Z1  | 
				
					 能源与环境工程  | 
				
					 00不分区研究方向  | 
| 
					 专业型  | 
				
					 085802  | 
				
					 动力工程  | 
				
					 01工程热物理及应用技术  | 
| 
					 02能源系统与节能减排技术  | |||
| 
					 03高端动力机械装备与技术  | |||
| 
					 04先进叶轮机械及流体工程  | |||
| 
					 05新型热泵及制冷技术  | |||
| 
					 06新能源资源开发利用技术  | 
三、营员要求
1.全国高水平大学 2024年应届本科毕业生;
2.政治思想品德优秀;
3.大学期间学业及综合评价优秀(须提供证明材料);
四、报名流程
1.大连理工大学优秀大学生学术夏令营网报系统( http://202.118.65.123:8080/xlygl/xlygl/default.aspx)
学生登录后点击 “申请报名编号 ”利用本人身份证号码获得申请编号,请牢记您申请的报名编号,密码为申请报名编号时所用的身份证号。
报名截止时间: 7月 26日 24时。
2.点击 “填写报名信息 ”,利用获得的申请编号和本人身份证登录后填写本人信息;
3.申请者须在网报系统中提交以下材料:
报名同学请下载附件中的 “【大工能动夏令营报名表】学校名称 -姓名 ”,按照表格要求填写并附上相关证明材料。
( 1)本科学习期间成绩证明;
( 2)本科学习期间排名证明材料;
( 3)其他材料(如英语四、六级证明,发表论文、专利,各类获奖或资格证书等)。
4.初审通过营员确认参营信息:
我学部将对申请者材料进行初审,初审通过后营员可通过夏令营网报系统 “申请状态查询 ”功能查询本人审核通过与否,对于审核通过的营员须于 2023年 7月 28日 12点前在夏令营网报系统中点击 “确认参营 ”,对于逾期不确认参营的申请者将取消其参营资格。
注:网报系统上传材料时注意事项
申请者需将待上传的证明材料以扫描或拍照的方式生成 PDF文件或图像文件,命名方式为 “申请编号 +考生姓名 +材料名称 ”,例 “21000001 刘某某 本科成绩证明 ”或 “21000001 刘某某 本科排名证明 ”等;
考生需将待上传文件整理至一个文件夹内,并将文件夹压缩成 .rar格式的压缩文件后再上传,命名方式为 “申请编号 +考生姓名 +考生院校 ”;
上传附件大小不得超过 20MB;
5.学术夏令营资格初审通过考生需加入 QQ群 895963917(加群时请备注本人申请专业 +真实姓名),相关活动、考核安排将通过钉钉群通知各位同学。
五、考核政策
我学部坚持 “公平、公正、公开 ”的原则,结合我学部实际情况,对夏令营营员进行选拔考核。
1.考核合格且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营员,在规定时间内通过在 “全国推荐免试服务系统 ”中报考 我学部与夏令营考核通过相同专业(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1-5 研究方向、 6-7 研究方向互认,专业学位型硕士则必须为与夏令营考核通过相同研究方向)时,可录取为我校 2024年硕士研究生或直博生,其中特别优异者可获得优秀推免生国家奖学金;
2.考核合格但未获得所在学校推荐免试研究生资格的营员,在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一志愿报考 我学部与夏令营考核通过相同专业(动力机械及工程专业 1-5 研究方向、 6-7 研究方向互认,专业学位型硕士则必须为与夏令营考核通过相同研究方向)时,初试分数达到我校公布的 2024年各学科门类复试基本分数线(含总分、单科分数)标准,可进入我校复试,按照排序规则,同等条件下优先录取。
六、活动安排
1. 8月 2日 营员报道
2. 8月 3日
( 1)开营仪式
( 2)实验室参观
( 3)校园参观
3. 8月 4日 夏令营考核
七、联系方式
赵勋文: 13322217466
薛天: 18406599626
张博: 17824821792
八、其他说明
入选夏令营的大连理工大学本校学生住宿自理,餐食及营服统一安排;入选夏令营的外校学生活动期间的食宿、营服由组委会统一安排。
对于入选夏令营的异地学生 ,以下两种情况可报销参加夏令营时的往返路费: 1、录取为我校 2024年推免生, 2、在全国研究生统考报名时录取我院。(火车硬卧(硬座)、高铁(动车)二等座、轮船三等舱费用,其他交通工具按照火车硬卧标准折算)。请妥善保存报销凭证。
建议入选后的学员先行与专业方向感兴趣的导师进行交流沟通。
导师联系方式查询链接:
http://power.dlut.edu.cn/szdw/zzjs.htm
说明:若本通知与学校或上级单位发布的新规定不符,按照学校或上级单位发布的新规定执行。
能源与动力学院
2023 年 7 月 22 日






  2214
电子营业执照