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大学
所在省:天津市学校名称:天津大学
一级学科:0804仪器科学与技术
导师姓名:高峰 性别:男
职称:教授 学历:博士
联系方式:gaofeng@tju.edu.cn
研究方向:1. 组织光谱学; 2. 生物医学光子成像; 3. 生物医学光电工程; 4. 医学智能诊断方法与仪器; 5. 先进放射医学影像技术。
工作经历:教育 1985年,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无线电技术专业, 工学学士; 1988年,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与控制工程系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, 工学硕士; 1998年,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物理电子学专业, 理学博士。 工作简历 国内: 1988年5月-1991年1月,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,研究实习员。 1991年1月-1995年11月,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,助理研究员。 1995年11月-1999年6月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,副研究员。 2003年7月-现在,天津大学精密仪器与光电工程学院,教授 。 国外: 1994年4月-1995年5月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(TU Delft)应用物理系,访问学者(中科院公派)。 1997年10月-1998年5月,英国伦敦大学学院(UCL)医学物理与生物工程系,高级访问学者(王宽诚教育基金)。 1999年6月-2000年2月,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生物物理研究所(ULP-IOP),博士后 (法国政府法中文化科技交流奖学金) 2000年2月-2004年8月,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(AIST),日本新能源与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(NEDO)高级研究员。 2004年4月-现在,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(AIST),人间福祉医工学研究部门,客座研究员。 2006年2月-2006年3月,日本电气通信大学,访问教授。 2006年8月-2006年10月,日本电气通信大学,日本学术振兴会(JSPS)特邀研究员。 2009年3月-2009年5月,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成像与认知神经科学研究所(ULP-LINC),访问教授。
出版物:1. 徐可欣、高峰、赵会娟 著,《生物医学光子学》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07。 2. 徐可欣、高峰、赵会娟 著,《生物医学光子学》(第二版),北京:科学出版社,2011。 3. Feng Gao, “Chapter 3 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:Methodology and Instrumentation”, in Molecular Imaging - Fundamentals and Applications, Jie Tian Ed., Berlin: Springer-Verlag, 2011. 4. 骆清铭、张镇西(主编)、高峰、廖新华(副主编), 《生物医学光子学》,北京:人民卫生出版社,2018。(ISBN 978-7-03-019890-7)
教学工作:医用光电检测技术(本) 生物医学光子学(本) 自动控制原理(本) 高等生物医学光子学(硕) 医学成像原理与系统(博)
研究项目/科研课题:1. 光学CT理论与基础技术研究,中国科学院“八五”重点预研基金,1994.1-1996.12。(第一完成人) 2. 时间分辨光学层析理论和关键技术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69678028),1997.1-1999.12。(负责) 3. 时间分辨光CT中的三维高速图像重建技术,中国科学院高技术战略发展基金,1998.1-2000.12。(负责) 4. 时间分辨光CT测量系统和图像重建技术,法国国家自然科学研究基金及法中科技文化交流基金,1998.1-2000.12。(中方主要研究者) 5. 数量显微术中小目标边缘定位精度研究,中国科学院留学回国人员启动基金,1995.1-1997.12。(负责) 6. 时域测量光CT系统及其图像重建理论,日本政府新能源和产业技术发展组织(NEDO)重大研究计划,1993.4-2003.3。(2000.2-2003.3核心研究者) 7. 全时间分辨扩散光学层析重建算法的高速实现方法,日本文部科学省青年学者研究基金,2003.4-2004.3。(负责)。 8. 用于近红外光谱研究的成人头部路径系数的测量及数据库的建立,日本国立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第二种类基础研究基金,2002.4-2004.3。(第2完成人) 9. 基于反射型扩散光层析技术的生物组织体内氧输送过程分析,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基金,2005.4-2007.3。(海外共同研究者) 10. 基于近红外光层析成像的新生儿脑血流量和供氧状态测定方法研究,日本文部科学省科学研究基金,2005.4-2007.3。(海外共同研究者) 11. 时间分辨荧光分子层析理论和技术基础研究,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60678049),2007.1-2009.12。(负责) 12. 时间分辨荧光分子层析基础理论研究, 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(07JCYBJC06600),2007.1-2009.12。(负责) 13. 光子计数模式高灵敏度生物体自发荧光层析原型系统研究,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(973)计划(2006CB705700)“分子影像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的研究”子课题,2006.9-2011.8。(负责) 14. 荧光早期乳腺癌层析成像技术与诊断系统,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(863)计划(2009AA02Z413),2009.1-2011.12(组长) 15. 多模态光学分子层析中目标体光学结构的在体获取方法研究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30970775),2010.1-2012.12。(负责) 16. 荧光-光学双模态乳腺层析成像技术及系统研究,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(10JCZDJC17300),2010.4-2013.3。(负责) 17. 面向肿瘤恶性生物学研究的小动物全身DOT/FMT混合成像先进方法,教育部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(20120032110056),2013.1-2015.12。(负责) 18. 面向肿瘤恶性生物学研究的小动物全身XCT/DOT/FMT多模态成像先进方法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81371602),2014.1-2017.12。(负责) 19. 基于XCT/DOT支持的定量小动物FMT方法及集成多模态系统,天津市应用基础及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重点项目(15JCZDJC31800),2015.4-2018.3。(负责) 20. 面向视觉脑功能探测的高灵敏度与定量化近红外光谱成像关键方法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61575140),2016.1-2019.12。(负责) 21. 面向非黑色素瘤皮肤癌光动力治疗在体测评的动态SFD-DOT/FMT方法,国家自然科学基金(81871393),2019.01-2022.12。(负责)
论文专著:发表学术论文280余篇、主参编专著教材4部;授权中国发明专利24项。(截至2019年10月) 近5年代表性论文: 1. Tongxing Li, Zhuanping Qin, Xi Hou, Mai Dan, Jiao Li, Limin Zhang, Zhongxing Zhou, and Feng Gao, “Multi-wavelength spatial frequency domain diffuse optical tomography using single-pixel imaging based on lock-in photon counting,” Opt. Express 27: 3138-23156, 2019. 2. Dongyuan Liu, Bingyuan Wang, TIantian Pan, Jiao Li, Zhuanping Qin, Limin Zhang, Zhongxing Zhou, and Feng Gao, “Towards quantitative near infrared brain functional imaging: lock-in photon counting instrumentation combined with tomographic reconstruction,” IEEE Access 7: 829-86842, 2019. 3. Binyuan Wang, Tiantian Pan, Yao Zhang, Dongyuan Liu, Jingying Jiang, Huijuan Zhao, and Feng Gao, “A Kalman-based tomographic scheme for directly reconstructing activation levels of brain function,” Opt. Express 27: 29-3246, 2019. 4. Yanqi Zhang, Limin Zhang, Guoyan Yin, Wenjuan Ma, and Feng Gao, “Assessing indocyanine green pharmacokinetics in mouse liver with a dynamic diffuse fluorescence tomography system,” J. Biophotonics 11: e201800041, 2018. 5. Yihan Wang, Tong Lu, Jiao Li, Wenbo Wan, Wenjuan Ma, Limin Zhang, Zhongxing Zhou, Jingying Jiang, Huijuan Zhao, and Feng Gao, “Enhancing sparse-view photoacoustic tomography with combined virtually parallel projecting and spatially adaptive filtering,” Biomed. Opt. Express 9: 4569-4587, 2018. 6. Lingling Liu, Wenbo Wan, Jiao Li, Huijuan Zhao, and Feng Gao, “Simultaneous recovery of a complete set of optical properies in turbid media using incomplete P5 approximation to CW radiance,” Opt. Lett. 43: 4188-4191, 2018. 7. Zhongxing Zhou, Lin Zhang, Baikuan Guo, Wenjuan Ma, Limin Zhang, Jiao Li, Huijuan Zhao, Jingying Jiang, Feng Gao, “Improved phase-attenuation duality method with space-frequency joint domain iterative regularization,” Med. Phys. 45: 3681-3696, 2018. 8. Tongxin Li, Zhuanping Qin, Weiting Chen, Huijuan Zhao, Panpan Yan, Kuanxin Zhao, and Feng Gao “Wide-field diffuse fluorescence tomog
专利成果:1. 高峰、马艺闻、赵会娟、张丽敏、和慧园,“面向小动物分子成像的时域荧光扩散层析系统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0810052363.4。 2. 高峰、李娇、张丽敏、赵会娟,“重构混浊介质光学参数的时间分辨测量系统和方法”, 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0910069698.1。 3. 高峰、赵会娟、侯少华,“基于数字锁相解复用的多通道单光子计数系统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010161237.X。 4. 高峰、李娇、赵会娟、张丽敏、周仲兴、张伟、易茜,“仿CT扫描模式多光谱时域荧光层析测量系统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010167623.X。 5. 高峰、杨芳、范颖、赵会娟,“光学乳腺成像用固态仿体制作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010603222.4。 6. 高峰、武林会、陈玮婷、赵会娟,“一种多通道时域荧光层析成像系统标定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 201110429084.7。 7. 高峰、王欣、李娇、赵会娟,“光子计数型动态扩散荧光断层成像方法与装置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 201110438805.0。 8. 高峰、陈琛、朱苹苹、李娇、赵会娟,“混沌介质光学参数的多波长空间分辨锁相测量方法与装置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110398077.5。 9. 高峰、张伟、武林会、李娇、马文娟、周仲兴、张丽敏、赵会娟,“荧光-光学联合断层成像系统及测量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210408665.7。 10. 高峰、万文博、李峰辉、赵会娟,“光子计数型多通道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系统及计数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310694918.6。 11. 高峰、王兵元,“一种组织体局部血氧饱和度变化量拓扑成像装置和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410415831.5。 12. 高峰、万文博、赵会娟,“基于XCT图像非刚度配准的目标鼠解剖结构图谱获取方法”, 中国发明专利,申请号:ZL201510259870.5。 13. 高峰、李同心、赵会娟、陈玮婷、戚彩霞、闫盼盼、张丽敏,“一种空间频率域成像复杂组织表面光照度的采集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5107956608。 14. 高峰、张雁琦、王欣、张丽敏、赵会娟,“面向荧光剂药代动力学成像的动态仿体设计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610148447.2。 15. 高峰、陈玮婷、赵会娟、李同心、戚彩霞,“一种基于空间频域测量的均匀组织体光学参数重建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610137234.X。 16. 高峰、王欣、张雁琦、张丽敏、赵会娟,“螺旋离散扫描式荧光剂药代动力学参数直接成像方法”,中国发明专利,专利号:ZL201610137371.3。
荣誉奖励:1. 陕西省科技进步三等奖(1992)。 2. 中国科学院科技进步三等奖(1993)。 3. 日本机械学会(JSME)赏(2004)。 4. 第五届《天津大学学报》自然科学版/《Transactions of Tianjin University》编委(2011- )。 5. 《Biomedical Optics Express》(JCR二区), Associate Editor (2017-). 6.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(No. M083003012)、生物医学测量分会副主任委员(2012- )。 7. 中国光学学会(No. 00011526)、生物医学光子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(2015-)。 8. 国家科学技术奖(药物与生物医学工程组)评审委员(2005、2006、2008、2009、2013)。 9. 天津市生物医学检测技术与仪器重点实验室主任(2010- )。 10. 天津市特聘教授(2004 – 2008)。 11. 天津医科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科兼职教授。(2018-)
实验室介绍:无